吉林艺术学院

教学团队

Teaching Team

2014年省级优秀团队(绘画专业教学团队)

一、       团队基本情况
绘画专业教学本团队依托的绘画专业于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恢复本科招;1993年,绘画专业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批硕士点,为省内最早;1995年“绘画”成为吉林省高校首批11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绘画专业有毕业生33届,现在校本科生651人。
团队带头人任传文教授是全省仅有的1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之一 “东北表现主义油画创新团队”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省一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绘画方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吉林省唯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油画艺术家、中国油画学会理事。2013年1月随中国油画院访问团赴欧州文化交流;2012年1月随中国国家画院油画访问团赴美访问;2011年4月随中国油画名家访问团赴越南考察。任教授负责团队的规划与建设;负责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质量的监督、教学大纲的审定、论文的指导与撰写、课程内容的规划等;负责教学人员的培训、考核;负责组织教学的改革与对外交流工作。
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已经拥有一支教学梯队整齐、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多样、整体素质高、学术创作丰富、艺术思想活跃、研究领域开阔、教学与实践经验并重的教学队伍。
职称结构:高水平师资是团队建设的良好保障,本团队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2人,助教6人。
学历结构:本团队拥有获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21人,本科19人。
年龄结构:团队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配备,年龄梯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其中55岁以上占10%;40岁以上占48%,40岁以下占42%。
团队中有省高级专家1人,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副主席各1人,省内唯一获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金奖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3人。团队师资,为省属“绘画”团队乃至“美术类”专业中的最强团队。
二、教学工作
1.教学研究 、教学建设取得突出成果。近年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名师1名、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2门、省优秀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材1部;获得近两届国家(省)教学成果奖2项。
2.教研项目与论文:在研和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3项。教研文章9篇(含核心期刊4篇)在《美术大观》、《美苑》、《艺术教育》等刊物发表。
3.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措施
团队重视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发展,通过教研、科研活动与专项创作等形式,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实际能力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工作。切实促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坚持绘画艺术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参与生活实践,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科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执行能力,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构建以创新型实践为主导的艺术实验教学体系。绘画专业的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不但要尊重传统技法与理论,也要以创造型实验为主体内容,从而开拓绘画语言的创新。
    (3)采用展览带动教学的实践化教学手段。积极搭建校内外联展、个展、毕业创作展、写生汇报展览等实践平台,检验教师及学生在学期内的授课和学习情况。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倡导继承传统与突破创新并重的教学方针。绘画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既保留传统绘画语言形式的教授,又积极实践新材料,探索新领域。使传统绘画精神与当代多元语境有机结合。以赏析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经典画作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使学生在实践写生中得以借鉴,通过对大师画作的临摹,使学生深度体会构图法则、自然色彩关系及对色彩的主观处理和把握、造型、空间、色调的表现、个性语言等基本问题。同时通过材料课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材料的特性,更好的表现自身的艺术气质与独特风格。
    (5)加强写生基地及实验室建设。团队重视拓展新的写生环境。学院先后在吉林省查干湖、土门岭、伪满皇宫、吉林省博物馆、冰屿沟、长白山、抚松县、辽宁省葫芦岛、山东省崂山、中国宋庄艺术区等地设立了写生基地,每学年保证由负责教师带领学生在外写生,由教师现场指导。学院利用自身的书画资源,专门设立了古画临摹室,将艺术学院自藏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书画长年在其中展示,购买了博物馆专用的展柜,在保证书画恒温恒湿的保护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了临摹古画的条件和机会,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临摹要求。学院有图书资料室中文55000册、外文资料1300册。
    (6)积极探索考试内容与考核方法的改革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与考核方法是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评定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平时学习的重要指导。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过探索,团队实施“重能力、重实践、重平时”的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在课程考核中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专业成绩两部分组成,成绩评定为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占40%左右,通过这项措施促进学生对平时出勤与课堂练习作业的加强,只有按照学习进度,有步骤地认真完成平时作业,才能保证课程学习的质量。专业成绩占60%左右,在这期间严格把握好作业命题,要达到同类院校专业水平。在分数统计上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的登分统计标准实行。 
4.教材选用和编写
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积累,编著出版具有院校特点的绘画专业教材和著作10余部。主要为业界公认的教材和自编特色教材
选用教材:
《素描》四川美术出版社
《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
《透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王傑写生》吉林出版集团
《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广西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陕西美术出版社
《中国书画鉴定》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
《外国美术史纲要》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写教材:
《中国现代主义表现大系—赵开坤》长城出版社
《实验素描》吉林美术出版社
《长白之路-刘兆武油画》吉林美术出版社
《深度教案·生活速写》吉林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赵开坤》湖南美术出版社
《水墨语境-----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名家作品集》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著名油画家精选-----赵开坤》人文艺术出版社
《墨境·中国画水墨人物画名家画鉴—秦嗣德卷》吉林美术出版社
《王岩作品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水墨人体》辽宁美术出版社等
5.图书资料
本团队拥有中外文图书资料56300余册,中外期刊260种。通过建校66年的积累,收藏宋元以来书画真迹、古籍善本、文物五千余件。在全国高校中古籍与文物收藏名列前茅。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图书丰富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来指导艺术实践,以学养艺。
6.实验室
绘画教学团队拥有教学实验室16个,2011年以来学校投入资金857万元,增设了三个具有国内前沿技术水准、省属院校中最先进的绘画教学与科研平台:“绘画综合材料实验中心与油画修复工作室”、“世界经典油画版权复刻版临摹室”、“吉林原创版画实验基地及国际交流站”。引进一批国际前沿的数字化技术设备,为绘画教学团队师生及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优质的设备和技术保障。
7.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绘画教学团队重视高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2011年获批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绘画部分),2012年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长白山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协同创新中心(绘画部分)。 在校内建设了16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工作室,包括三个具有国内前沿技术水准的绘画教学与科研平台,在油画修复技术研究领域、原创版画实验领域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2013年建成的“世界经典油画版权复刻版临摹工作室”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美术馆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设立北京“中国宋庄”艺术区、798艺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协同创新基地、吉林省博物馆、山东省崂山风景区等写生实践基地,每学年保证由负责教师带领学生在外写生,由教师现场指导。
8.教学效果
本团队为推动以“长白山文化”为标志的吉林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近三年共策划主题展览39次,承担美术创作任务、社会服务28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
(1)2013年本团队与吉林省委宣传部、长白山管委会联合主办“情系长白”--长白山画派作品展,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省长巴音朝鲁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诸多国内学术界权威人士参加学术研讨会,对长白山文化特色以及长白山画派的成长脉络进行梳理和总结。
(2)2013年承办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吉林省著名美术家作品展”,成为“2013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
(3)2013年承办由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长白山写生展”,展出了吉林省美术家400余件不同画种的写生作品,多角度展示长白山的雄奇壮美、突出了“长白山文化”内涵。
伴随学校“长白山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以积极推进 “长白山文化”为总目标的艺术创作工程为主要任务,本团队在2013年11月主办了“四境长白艺术作品展”与“走进长白写生作品展”,此次展览是近几年团队教师科研研究的一次集体亮相。
(4)以“东北表现主义创新团队”为学术优势,深入考察东北长白山文化特色,并以此为创作背景,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吉林八景》系列壁画和长白山大型系列油画创作任务。
(5)2011年本团队承办了由省教育厅、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美吉林”全省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展,参展作品来自吉林省艺术类高校143位教师的美术专业作品202件,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集中展示以东北地域文化为主线的美术作品展览。
(6)2011年承办吉林省第二届高校视觉艺术大赛,征集来自吉林省58所美术类高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作品8000余件,此次大赛中的作品充分代表了近年来吉林省美术教育的优秀成果。
(7)多年来本团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绘画艺术人才,其中包括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贾涤非教授、温德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临教授,北京大学王强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李一帆教授、杨虹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谧诠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岗教授等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与美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绘画教学团队培养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高质量的学术展览,并屡获佳绩,近年来获国家级特等奖16项、一等奖91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6项,省级一等2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2项。 
9.评价
自我评价:绘画教学团队继承传统的中国绘画精神,融入西方造型观念和画面构成因素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注重表现性,在国内绘画教学团队中颇具影响力。凭借本身具有的独特性、多元性、时代性,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1)有着6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具有深厚的学养积淀与传承,教学体系系统完备。突出了“实地写生、作品展览”,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2)油画艺术教学方向:汇聚了当代数位国内著名油画家,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兼艺术家)教学队伍。 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以胡悌麟、靳之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方向,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家。90年代以来,以赵开坤、刘大明、任传文等教授为核心代表人物的“东北表现主义油画”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了东北油画创作的学术高度,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画艺术教学方向:以北宗山水的核心孙天牧、北派山水画家王庆淮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学术主张为基础建立起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东北人文特征和地域特点的绘画创作形式及理论研究,被学术界称为“关东画派”。
近年来,本团队学者围绕东北及长白山地区文化为主线的研究思路,继承并充实“关东画派”学术内涵,在中国美术界确立“长白山画派”学术团队,为探索国画艺术新形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版画艺术教学方向:成立初期由吴海寿、英若成、王杰等教授建立了坚实的教学基础。后由李一凡、杨虹、张谧诠教授将学术体系进行了承传和完善。融汇当代版画创作的教学理念,倡导尊重理性、融合、创新的学术品格,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毕业生。如今 “吉林原创版画实验基地及国际交流站”的建立,使版画方向成为东北地区版种最为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创作平台。
(5)当代艺术教学方向:紧密结合中国艺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以刘兆武等人为核心,建立了新型的绘画教学体系。以技术和综合材料应用、为载体,立足本省,密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和继承弘扬民族传统的优秀艺术人才。该方向逐步建立起具有明确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学术方向,在省内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
社会评价: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本团队继承了以王庆淮、潘素、孙天牧、卜孝怀、靳之林、胡悌麟、吴海寿和王杰等一批著名美术家及美术教育家为核心的教学团队精神,形成了目前独具特色且坚实的绘画专业团队教学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孙伟教授曾评价,绘画专业拥有五十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专门人才,创作了一批批艺术精品,在我国美术创作和艺术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著名批评家杨卫曾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任传文、赵开坤、刘大明教授为代表的“东北表现主义”绘画,是当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21世纪初,绘画专业中青年学者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东北地域人文特征的当代艺术群落。
李江峰(著名油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教学团队在全国很有名气,该团队拥有一支精干而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学有特色,学生们很重视,教学质量有保证,教学效果显著”。
洪凌(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教学团队体系完整且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内容有特色与深度,教学环节科学而规范,团队建设具有前瞻性。”
三、科研创作展演
1.在研和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参与文化部重点课题1项。
2.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CSSCI期刊3篇,核心刊物13篇。
3.获得省级及以上学术奖励42项(获三项长白山文艺奖)
4. 2013年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吉林八景》系列壁画和长白山大型系列油画创作任务
本团队为推动以“长白山文化”为标志的吉林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共策划主题展览39次,承担美术创作任务、社会服务28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2013年在吉林省委宣传部、长白山管委会支持下,以本团队为主体举办了“情系长白”--长白山画派作品展,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省长巴音朝鲁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曾高度评价,“情系长白”(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展集中展示了长白山画派的优秀成果,反映了吉林艺术家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未来吉林文化发展的潜力。
四、团队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1)紧紧围绕吉林振兴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本团队建成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科研创作取得突破、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团队建设特色鲜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吉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2)提升团队教学条件,提升教科研立项层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培育更多的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与科研创作教学平台等,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团队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3)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培养吉林省文化艺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地,为吉林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采取措施
(1)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深化和落实教学团队评估和检查考核制度,使团队建设和发展制度化。
(2)深化团队教学改革和艺术创作研究,加强课程建设,在具有国家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具有原创性的教学改革论文,出版有较大影响的原创的教材和学术专著。
(3)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在增设了三个具有国内前沿技术水准、省内同类专业中最先进的绘画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扩大绘画专业团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鼓励教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