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2017爵士长春音乐周的举办旨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观众呈现中东欧国家传统和现当代艺术风貌,鼓励年轻艺术家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创作内容新颖,形式脱俗的优秀作品。在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巩固和夯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
(流行音乐学院 芦超)
踏实教学 再创辉煌
金秋十月,喜获佳音:第三届东北三省舞蹈展演活动在沈阳盛京大剧院完美收官。舞蹈学院报送的作品有5个入选。其中舞蹈《域》《雪妞》获推优奖;舞蹈《本》《长白·血》《浣溪沙》获入展奖。
本次展演,舞蹈学院参演人数最多、入选作品最多、获得奖项最多,可以说,战果累累,成绩斐然!
此次活动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文联共同主办,由三省舞蹈家协会共同承办,是近年来东北三省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舞蹈活动,云聚了东三省各文艺团体、院校的优秀舞蹈作品,是东北地区舞蹈业界近3年来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
舞蹈学院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而先进的理念表达着更贴近灵魂的舞蹈艺术思想,获得了属于他们的殊荣。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凭借踏实的教学基础和经验,集结国际化舞蹈思潮与理念,糅合传统与现代舞蹈之精髓,学院80多名师生厚积薄发,结合自身独具个性的肢体语言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印证了我院长期以来的教学与科研的综合实力。
这是属于每一位舞者和编导的骄傲,这也是属于舞蹈学院的骄傲,这更是我大吉艺的骄傲。
祝愿舞蹈学院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愿每一个有艺术梦想的吉艺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造辉煌!
(舞蹈学院 葛宗男)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
暨《王丹红作品音乐会》揭开神秘面纱
10月23日晚,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开幕式暨《王丹红作品音乐会》在长影音乐厅举行,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等相关部门领导和部分长春市民观看了本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可谓是一票难求,除现场观众外,长春市民通过长春广播电视台、网络直播等媒体平台对音乐会进行观看。
开幕式由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方主持,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庭凯到会致词并宣布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正式开幕。
王丹红是从长春走出的国内作曲领域成就瞩目的青年作曲家,本场音乐会是王丹红离家18年后在家乡举办的首场音乐会。她的音乐创作以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优美的旋律、恢宏大气的曲风而深受欢迎。 近年来,受许多乐团的邀请,委约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创作涉猎民乐、交响乐、舞蹈、影视等各类音乐体裁。代表作品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翡翠》等作品成为了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先后创作的交响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烟如虹》、《中国梦随想》等音乐的创作,显示了她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功力。多次受到波兰“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萨尔茨堡”艺术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委约,其作品获得了高度赞誉。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其中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等。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原创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本场音乐会特邀国家一级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刘沙、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现任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唐峰联袂献上本场演出,以表达对家乡的美好祝福。
音乐会以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资助原创项目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拉开帷幕。《山西印象》九个乐章分别为:《黄河之声天上来》《谁也比不上妹妹好》《小青马》《开花调》《乱弹琴声》《绣楼相思》《走西口》《故里》《晋风》,本场音乐会选取了该曲九个乐章中的《黄河之声天上来》《绣楼相思》《乱弹琴声》三个乐章。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故乡”之美誉,千百年来,山西人民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吟唱出千万首抒写黄土地的动人歌谣。作曲家以山西动情又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为依托,用九个乐章描述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西画卷,在常规民族管弦乐基础上纳入原生态民歌、板胡协奏曲、“威风锣鼓”等不同体裁和民间器乐表演形式,给人以大气、丰富、质朴的总体印象。因此,被誉为山西舞台艺术创作的又一部佳品力作!
接着上演的是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的第二乐章《挑山》和第四乐章《太阳颂》。《阿曼尼莎》是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的委约作品,乐曲中丰富的西域情调,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完美融合,使乐曲充盈着古典与浪漫、现实与梦幻、灵动与乐舞的唯美画面。二胡娓娓道来的讲述,仿佛揭开那尘封已久的古老王国的神秘面纱,将我们带回到那片神奇、遥远的土地——歌之城、乐之都、舞之域、诗之海。
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是王丹红的又一力作。作曲家以取自巴渝地区的民间素材为元素,以悠扬委婉的音符和恢弘大气的旋律为观众呈现了一副巴山蜀水的风景图画。作品中浓郁的巴渝风韵与文化气质、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磅礴的气势,充分的展示了劳动人民广阔的生活精神与坚韧的生命力量。
音乐会的高潮在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的乐声中如期而至,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成为本场音乐会最为神秘的重量级嘉宾,这部作品的交响乐版也是由他于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邓建栋是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二胡学会常务副会长,也是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邓建栋先生携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共同奏响新时代歌唱祖国的最强音。
《我的祖国》之后,王丹红女士受邀上台,在这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尾声之际,为家乡、为母校送上真挚的祝福。王丹红女士作为吉林艺术学院的优秀校友,看到家乡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和支持,看到母校国乐艺术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以及国乐艺术节取得的众多瞩目的成绩,由衷的为家乡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王丹红深情的讲道:“我看到了台上台下学弟学妹们一张张青春的脸,想起了我当年也是一样充满朝气,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学校为你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一定要在知识的海洋和艺术的殿堂中茁壮成长。祝福我的母校,愿母校在承载辉煌历史的同时,可以面向日新月异的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祝福我的家乡,期待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富饶肥沃的黑土地上,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有艺术质量、思想高度和时代性的艺术作品,我愿家乡的文化事业越走越好,辉煌发展。”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是国乐人欢聚共享的时刻,也是长春人陶冶心灵的盛会。王丹红作品音乐会的成功使“国乐长春”艺术节盛装启幕,王丹红以一个长春籍青年作曲家的身份,推进了国乐事业的长足发展,推动了国乐艺术与长春市民文化生活的完美融合。异彩纷呈的名家演出、学术讲座和国乐大讲堂,将使这深秋中的城市浸润在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之中。
(音乐学院 翟庆玲)
戏曲学院参加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
2017年6月末,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接到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秘书处邀请,参加中国戏曲学院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吉林艺术学院高度重视,积极选出参演剧目,报送了京剧表演专业学生徐朝赢表演的《收关胜》和徐朝皝表演的《螺蛳峪》。7月,中国戏曲学院组织专家对节目进行遴选,最终我院报送的节目成为全国52所戏曲院校12个参演剧目中的2个,凸显了我院的戏曲教学水平。
我院被遴选出的两个节目在湖北省武汉市京韵大舞台正式上演,当晚演出12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同学们的表演得到了来自国家艺术基金和国内戏曲领域内专家的好评,在全国戏曲院校中充分展现了我校的京剧教学实力,是一次我院与兄弟院校相互学习的宝贵机会,有力推动了我院的戏曲教学和展演工作。
(戏曲学院 赵昱昇)
今古情怀——李祥霆古琴名曲及命题即兴音乐会
2017年10月24日晚,“国乐长春”艺术节第二场音乐会《今古情怀--李祥霆古琴名曲及即兴命题音乐会》在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剧场如期举行。我国著名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为在场来宾奉献了一场意蕴悠远、精妙绝伦的古琴独奏音乐会。绵绵古韵,琴声悠扬,聆听千年之绝响,感受弦音之灵韵。
本场音乐会李祥霆先生演奏了《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长门怨》等8首古曲,以及6首来宾命题的即兴演奏与吟唱,充分展现了李祥霆先生在音乐上极高的造诣。
梅花不畏风与雪,毅然盛开绽严寒。李祥霆先生为我们完美的演绎着这首现存曲谱较早的古琴作品。《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等。
黯然情伤的挚友离别,留恋惜别的真挚情感。《阳关三叠》用纯朴而富于激情的音调谱写着对友人远行的无限关怀。
凄凄风若雨,切切落梨花,娥眉倾腑声,朝暮盼君临。《长门怨》根据大文豪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此曲。乐曲旋律凄婉动人而不失庄重典雅,是至今广为流传的一首古琴名曲。
清清凉凉月夜,苍苍茫茫边关,思思念念故土,心心念念家人。一首《关山月》,将现场观众带入一副清冷苍茫的月夜,充斥着边塞戍边战士满满思乡情怀的深沉意境之中。
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意在音外。《忆故人》,又名《山中思友人》、《空山忆故人》。在李祥霆先生深情而起伏抑扬的琴声之中,空山月下徘徊沉吟,回荡着友人之间的思念情怀。其演奏精妙之处在于古琴演奏家极尽轻重、抑扬顿挫之中。
云冷山空,江寒月白,山水意象,渔樵人家。《欸乃》是一首表现船夫拉纤劳动的音乐作品。古代纤夫艰辛拉船、沉着有力的豪壮形象,在李祥霆先生的弦音中生动呈现。
乐酒忘忧思,醉舞飞仙境,浩歌天地愤,嗜酒忘形伤,花笺草扫低,仇怨赋酒狂。先生娴熟的演奏技法使曲意流露于弦音之间,将满腔怒火与嫉恶如仇的乐曲内涵娓娓道来。
“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流水》是古琴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乐曲将抒情性和模拟性相结合,虚实相融、气象高远。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李祥霆老师和观众进行了非常幽默风趣的互动,现场抽取了几个命题,都在李祥霆老师高超的琴艺、娴熟的即兴创作中得到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今古情怀——李祥霆古琴名曲及命题即兴音乐会是一场洗涤心灵的盛宴,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国音乐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的巨大魅力。广大古琴爱好者不但领略到了当代顶级古琴家的风采,还让更多的长春市民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古琴文化,对于今后古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音乐学院 翟庆玲)
高山流水 筝容岁月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之王中山古筝交响音乐会
2017年10月25日晚,受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主办单位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的邀请,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教授在长影音乐厅成功的举办了“高山流水——王中山古筝交响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王中山教授与吉林艺术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演出,由吉林艺术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康保婴教授担任指挥。
王中山教授是中国古筝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是中国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中国音协主办的“金钟奖”、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民乐大赛”的常任评委,也是唯一作品获邀作为这些权威赛事规定曲目的古筝艺术家。作为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在数十部有影响的影视剧中配乐。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发行了《望秦川》等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大力推广古筝艺术。在国内外先后举办了数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他一直保持着古筝艺术家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场次纪录。
他在古筝演奏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运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其以“筝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筝学理念,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被誉为“筝坛圣手”、中国古筝艺术的领军人物。 本场音乐会,王中山将古筝与西洋管弦交响乐团进行“中西合并”,为长春市民呈现出一幅中西方音乐融合交响的唯美画卷。
巍巍峰峨之雄峻,涓涓流水之妖娆,淙淙溪流绵延,洋洋江河飞泻。《高山流水》是筝曲中极具代表性的浙派筝曲,乐曲中古朴的音韵,高雅的格调,恍若引人于情景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在现场观众的脑海中久久回荡,听者在演奏家营造的音乐世界中与之成为“知音”。
醉酒佯狂,步履蹒跚,积郁宣泄,孤独无奈。《酒狂》是王中山先生根据《神奇秘谱》中的古谱,结合古筝演奏技巧与特色改编的一首筝曲。曲间流露的无奈与颠狂在他创新性的“轮指”“摇指”等演奏技法的运用中充分展现。
《秋望》登高远眺,秋雨迷朦,层层山峦,茫茫云海。几次梦回故土,似看到亲人欢喜的笑脸和相邻们亲切的面容。隔不断的乡情,听不倦的乡音,秋风乍起落叶飘零,游子独立异乡百感交集,浓浓的乡愁充盈在乐曲之中。
《水墨》水,以旷,以逸,以莽荡,以仓远;墨,以浓,以淡,以虚无,以遒劲。空灵的意境、写意的手法,使得此曲不求形式上的具体而微,而着力追寻中国文化的内蕴神韵,其旨在探索中国音乐真正的精神意境和人文诉求。
《克罗地亚狂想曲》是王中山教授根据克罗地亚作曲家托赛・胡基科的钢琴作品改编,在保留原曲风格基础上,与古筝“施弦高急,铮铮然也”的乐器特点相结合,中西交融,别有意味。明快的节奏描述战争创伤后残垣断壁的克罗地亚,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画面,明快的音乐仿佛快速移动的镜头,坚强不屈的精神气质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魂魄一一展现。
下半场音乐会中的三首乐曲《望秦川》《枫桥夜泊》《临安遗恨》是当代筝曲中颇具代表性的乐曲。《望秦川》是作曲家景建树和王中山先生根据陕西同州梆子音乐,以唐代诗人李颀的同名诗篇《望秦川》为曲名创作的表现浓浓乡情与亲情的现代筝曲。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音乐特点,板式变化多样,音乐对比强烈,情感真挚而热烈。
《枫桥夜泊》是作曲家王建民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创作而成的展现中国文人精神的一部作品。王中山以精妙的演奏技术将曲中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音调特色充分展现。呈现出一副精致宜人、典雅诗意的水墨风情。使在场听众在若隐若现的宋明古风中,感受到“江枫渔火”的回念与思叹。
(音乐学院 翟庆玲)
《点与线》琵琶与板胡的邂逅——杨靖、沈诚独奏音乐会
2017年10月26日晚,《“点与线”:琵琶与板胡的邂逅——杨靖、沈诚独奏音乐会》在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是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系列音乐会之一。受艺术节主办单位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的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靖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沈诚携手莅临并春为城业界广大人士倾心奉献他们的唯美艺术。
信手嘈切之美,天地运弦之声。音乐会中两位演奏家为现场观众演奏了《莽原情》《颍州古调》等七首极具国乐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点”与“线”琵琶与板胡邂逅的精妙音乐会。
杨靖,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紫禁城室内乐团团长、杨靖琵琶室内乐团音乐总监。长期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曾屡次荣获全国琵琶比赛大奖,多次参加国家重大音乐演出活动,应邀参加了柏林、芝加哥、爱丁堡、哥本哈根等世界著名音乐节,艺术足迹遍及世界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当代最具舞台艺术魅力的琵琶演奏家”。
沈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会长、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位板胡专业硕士,曾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二等奖,文化部“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长期活跃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曾与国内外众多著名中西乐团、作曲家、指挥家合作,应邀参加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节,赴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
开场由沈诚与小乐队共同演奏河南民间曲目《大起板》,充分发挥了高音板胡特有的明亮音色及刚健泼辣的特性,乐曲极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特点和戏剧性的效果。
由杨靖演奏的崇明琵琶古曲《瀛州古调》体现出了凄美、清雅的美感与寄情山水的意境。
运用新演奏技法展现天鹅高洁优雅气质艺术特色的《天鹅》则展现出了演奏者高超的琵琶技巧。
板胡曲《月牙五更》根据辽宁、吉林的汉族民间小调改编而来,在沈诚的演奏中折射出粗犷、豪放、热烈的情感,带有浓厚的东北地域特色,与接下来演奏的四大声腔之一的陕西梆子《秦腔》改编的《秦腔曲牌》进行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对比。
《平沙落雁》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杨靖为观众演奏了“鸿雁极云霄缥缈”的生动景象,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杨靖又为楚霸王交战失利而至别姬自刎为英雄历史悲剧题材的武曲——《霸王卸甲》。
最后二人携手共奏刚劲有力且充满激情的京剧曲牌《夜深沉》,音乐会由此步入尾声。
“点与线”琵琶与板胡的邂逅——杨靖、沈诚独奏音乐会带给现场观众的不仅仅是一场琵琶与板胡结合的视听盛宴,更是一次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点与线的邂逅是中华独特审美意蕴的铺陈和荡漾;琵琶与板胡的邂逅是国人为之沉醉的声音在特殊时空中的碰撞与共鸣;一双音乐伉俪与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的邂逅二十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这个伟大时代走向繁荣与辉煌的侧影。邂逅是必然、是希望、更是惠新里程的开始。
(音乐学院 翟庆玲)
桃李共聚•国乐长春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之“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
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
10月27日晚,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系列音乐会之一《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在长影音乐厅成功举办。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同志;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张伯军同志;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吉林省教育厅、文化厅、省文联、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广新局、吉林艺术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领导同志出席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是“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的全国首场巡演。“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是由文化部主办的民乐界有较大影响的权威活动之一,每三年一届。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成果共享的深度与广度,促进院校间交流,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推出优秀民乐演奏人才。受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及支持单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的邀请,本场音乐会共展示了来自全国各专业院校的13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吉林艺术学院“凝香组合”以一首器乐重奏《武生》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作品汲取京剧中多种元素,对戏曲中打击乐器的演奏特点加以模仿,生动地刻画了“武生”的形象及内心独白。
中央音乐学院2017级研究生熊箫涵演奏的《胡旋舞》是由戴亚先生改编的一首笛子独奏曲。通过熊箫涵的演奏,对作品进行了渐快处理,充分的展示了一幅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画面。
《昭陵六骏》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生高嘉临演奏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作品是刘德海先生于2001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高嘉临娴熟的演奏技巧充分的演绎了曲作者新颖、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构思,刻画了一幅战马雄姿、劲健俊逸、驰骋奋战的场景。
中国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李怡凡表演的笙独奏《秋夜》,演奏出了大气洒脱的热情,与冷清秋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是吉林艺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欧阳慧演绎的古筝独奏《秦土情》,此曲运用陕西地方音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在身处他乡时对故土亲人的无限思念与热愛。
器乐重奏《梦回龟兹》由沈阳音乐学院弘韵箜篌乐团演奏,作品是由箜篌与乐队协奏曲《伎乐天》改编而成,该曲再现了消失的文明古国龟兹的景象。
三弦独奏《梅花韵》是由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生、青年三弦演奏家、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行樂民族室内乐团成员陈京京演奏,乐曲呈现出中国北方特有的说唱音乐“梅花大鼓”的独特韵味。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刘书君独奏的二胡曲《双阕》,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巧妙结合的经典之作。表现了远古先民在荒寂的山林中狩猎的紧张场面和收获后激情欢舞的动人情景。
中阮《云南回忆》(第三乐章)由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薛淼演奏,乐曲以幻想式的曲风、超脱的意境,运用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些曲调,将中阮优美的音色演绎出来。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附中刘晓鑫演奏的打击乐《鼓上飞舞》,气势宏大、“鼓”舞翩翩,高超的演奏技法引得观众连连掌声。
二胡独奏《楚颂》由中国音乐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邓昌演奏,作品讲述了楚王项羽在多年征战中,爱姬虞美人始终相随左右,与项羽从一而终的爱情故事。
《三对面》是由中央音乐学院2016级研究生吴冬晓演奏的极具晋北梆子特色的唢呐独奏曲,乐曲运用唢呐、管子、口哨三种乐器,表现了晋北梆子戏曲中须生、青衣、花脸三种人物热烈对唱的情景。
“君子兰筝乐团”是吉林省首支古筝专业乐团,由来自吉林艺术学院4名古筝表演专业的学生组成。她们演奏的古筝重奏曲《梦入江南》是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于2014年创作,在2017年由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古筝教师刘畅改编的一首古筝重奏曲。作品取材于江南民歌和评弹,原为八把琵琶而作,在刘畅的改编中加入了古筝按、滑、揉、吟等技法,丰富了乐曲的表现,更展示出古筝灵动的音色与独特的韵味。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汇报音乐会是全国各级艺术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通过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使全国专业院校可以更好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搭建了国乐专业领域的有效平台。本次在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中的成功展示,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欣赏和聆听到了国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同时让长春市民也感受到了国乐艺术蓬勃发展的新力量。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与艺术节的对接,提升了艺术节的专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音乐学院 翟庆玲)
大美国乐长春 壮阔文化情怀
——2017“国乐长春”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
暨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专场音乐会
10月28日,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国乐长春”艺术节圆满的落下帷幕。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广新局、吉林艺术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领导同志出席音乐会。闭幕式由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陈吉风主持,中共长春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于讯来同志致闭幕词。
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了我院国乐系近年来的丰硕教学成果。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吉林艺术学院实验民族乐团,是一支由青年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国乐表演团队。多年来,乐团以传承国乐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培养造就专业国乐表演艺术家为己任,以弘扬国乐精神和展现东北地域特色为宗旨,形成了“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在建团三十余年中,涌现出了甘柏林、周其昌、孙树林、潘亚伯、刘含友、赵聪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曾获得国内各类重要的民族器乐比赛的奖项,创作出东北地域风格作品近百余首。
本场音乐会特邀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家孙鹏执棒。音乐会由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赵季平曲)拉开序幕。 《庆典序曲》是一首为庆祝节日而创作的作品,乐曲以唢吶、锣鼓的齐鸣,构画出一幅节日庆典的场面,乐曲中段,则以如歌的慢板展现出一派盛世祥和的气氛。再现段将喜庆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在欢腾激昂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唢呐与乐队《情系秧歌》(周东朝曲 配器李龙江)乐曲创作于2016年,由著名唢呐演奏家杨喜林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周东朝唢呐作品音乐会。作品以东北二人转和大秧歌为素材创作而成,全曲欢快、热烈,短小精悍,突出了东北地方音乐中典型的韵律感和声调特色,优美的旋律中饱含秧歌的诙谐和风趣,时而跃跃而起撩人心弦,时而大起大落触动人心。多种技法的融合渲染,使音乐情绪愈加活跃,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赵季平 曲)沉重的锣鼓声响了,数十万人踏上了漫漫的迁徙旅程,从此中国多了一句谚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引子和尾声是那绵绵思绪的呼应,深情优美的慢板表达了对故乡的真挚眷恋,情趣盎然的中段小快板则形象地刻画了游子返乡的欢乐场景。《古槐寻根》拨动了亿万华人心中的那根思乡弦。
双胡琴与乐队《楚颂》(李博禅 曲)《楚颂》为双胡琴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创作于2014 年。作品通过双胡琴刻画出“英雄”与“爱情”两个主题形象,讲述了楚王项羽在多年征战中,爱姬虞美人始终相随左右,从一而终的经典历史故事。通过描写征战场面的激烈、霸王别姬的沉痛与乌江自刎的壮怀,赞颂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勇与执着,以及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信念。
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姜莹曲)《库姆塔格》亦名《丝绸之路》,是一部带有鲜明西域风情的民族管弦乐。“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沙山”,乐曲所展现的正是丝绸之路丰富的音乐文化。作者运用西域音乐多元的调式特征,汲取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各种世界音乐元素,在编配上则加入了多种民族乐器,音乐气质热情奔放、大气磅礴,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整部作品由悠扬婉转逐渐发展为热烈辉煌,仿佛金光照耀的戈壁大漠,神秘动感而又充满希望。
为期六天的艺术节秉承着“传承、弘扬、创新”活动宗旨,特邀我国国乐界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聚长春,成功举办了六场集民族音乐理论、创作、演奏及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讲座,七场国乐音乐会展现了国乐领域顶级演奏家的大师风采,两场国乐公益课堂向民众显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和时代风貌。本届“国乐长春”艺术节是一次综合的、丰富的、充满学术活力的艺术盛会,在秉承传统国乐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前沿理念,吸纳了名师精华,展示出长春市在 国乐艺术发展建设领域的前瞻性,传递出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特有的精神、自信与文化担当。
(音乐学院 翟庆玲)
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
2017年10月28日,由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吉林艺术学院承办的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巡展展出300余件作品,是从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选送作品中精选而出,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十年来中国艺术硕士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次展览的现场布置由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同学及美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共同完成,通过近距离观摩学习,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吉林艺术学院是此次巡展的第十站。展览持续至11月16日。

(美术学院 韩雨潼)
戏曲学院参加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
2017年6月末,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接到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秘书处邀请,参加中国戏曲学院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吉林艺术学院高度重视,积极选出参演剧目,报送了京剧表演专业学生徐朝赢表演的《收关胜》和徐朝皝表演的《螺蛳峪》。7月,中国戏曲学院组织专家对节目进行遴选,最终我院报送的节目成为全国52所戏曲院校12个参演剧目中的2个,凸显了我院的戏曲教学水平。
我院被遴选出的两个节目在湖北省武汉市京韵大舞台正式上演,当晚演出12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同学们的表演得到了来自国家艺术基金和国内戏曲领域内专家的好评,在全国戏曲院校中充分展现了我校的京剧教学实力,是一次我院与兄弟院校相互学习的宝贵机会,有力推动了我院的戏曲教学和展演工作。
(戏曲学院 赵昱昇)
编辑:范琳娜
联系电话:0431—8561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