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激励了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将百花齐放精神与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推动学校和学院的“双一流”建设,用歌声唱响新时代的最强音,用优秀的业绩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华章。
(艺术教育学院 李尤)
世界著名单簧管艺术家亚历山大·菲特斯坦因教授
应邀来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音乐会
6月1日—2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单簧管教授Alexander Fiterstein应邀在音乐学院举办了大师班和音乐会。
在音乐会上,Alexander先生以娴熟的技巧以及极具感染力的演奏深深地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听众,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作曲家的内心世界,长久陶醉在美轮美奂的音乐中……
在6月2日的大师课中,Alexander先生针对不同音乐时期的经典作品,对我院学生及单簧管室内乐团进行了指导,课程气氛活跃而融洽。在课程结束后,Alexander先生诚挚的邀请郑弘老师及学生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流演出,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两校师生能够在美国再相见。
Alexander Fiterstein被认为是当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在卡尔尼尔森国际单簧管比赛(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Clarinet Competition)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了著名的艾弗里费雪职业生涯奖(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 Award)金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演奏是“灵活游走在音色和音域中,令人眼花缭乱。”
(音乐学院)
诗意芳华 相约远方
—— 《青春&memory·音乐学院2018届毕业生综合音乐会》
青青的六月,
青青的绿草香,
轻轻地挥手,
轻轻地再看看你的模样。
琴房的一角,
还弥漫着初见时的留香,
黑白色的琴键上,
你的指尖还在轻舞飞扬。
那未远去的欢笑,
那未散去的惆怅,
今天,都与青春的故事一起,
装进记忆的行囊。
琴音袅袅,乐声央央,
诗意芳华,相约远方。
青春&memory,
你,就在我身旁。
岁月如潺潺溪流,带着光阴的故事轻轻流过指尖,转眼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夏天。6月14日,音乐学院四楼音乐厅被碧色芬芳装点,台上台下浓情眷眷,《青春&memory——音乐学院2018届毕业生综合音乐会》在这里如期绽放。
下午15:00时,音乐会深情开启,音乐学院2018届21名附中毕业生,119名本科毕业生和48名硕士研究生在这里温暖相聚,共同抒写在吉艺这座青春校园中最后的记忆。
音乐会开始,主持人2015级硕士研究生翟庆玲登上舞台,代表全体毕业生致敬母校,感念青春。管弦系两位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携手带来《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五首小品》,以此回忆他们一同走过的青春。
声乐系毕业生带来的四首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玛依拉变奏曲》、《寻找楼兰》、《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带我们感受着音乐人青春的旋律。
钢琴系毕业生演奏的《肖邦第二钢琴谐谑曲》、双钢琴协奏曲《胆小鬼》,使大家重温了西方经典的魅力。
音乐附中已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的古筝表演专业学生商敬茹,代表附中21名毕业生,献上了她在原文化部第六届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获最高奖的演奏曲目《秦土情》。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尚、校长郭春方、党委副书记恽鹏伟、副校长陈吉风以及部分机关处室领导、老师同我院师生共同观看了音乐会。
最后,当《离别·绽放》的旋律响起,同学们纷纷走上台前,彼此挥手道别,再一次把爱泼洒在这个承载青春记忆的校园,再一次把他们如花的笑容镌刻在这个开启梦想的舞台!
(音乐学院)
不忘初心 弘扬国乐”音乐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
——国乐室内乐团走入长春中医药大学
6月20日中午,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一支红色队伍集结出发,这支队伍由我院国乐系的六支室内乐组合组建而成,他们怀着“不忘初心弘扬国乐”的传播任务,于下午四点抵达长春中医药大学。
晚18:00时,音乐会在歌颂幸福生活的古筝重奏《弥渡山歌》中拉开帷幕,群筝合奏的优美旋律、打击乐的欢快节奏,将现场观众引入国乐艺术的魅力山谷之中。随后演奏的《战台风》又以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一柔一刚中尽显国乐艺术的无限魅力。
夏日和煦微微照,暖阳花儿静静开。曾获得原教育部民族乐器演奏最高级别奖项“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凝香组合”,以一曲热情而富有动感,极具新疆韵律的《夏》为这炎炎的长春带来了一抹边疆的活力。乐曲由慢及快、由简至繁的节奏变化,恰如夏日那花儿徐徐绽放。
吉祥如艺民族弓弦组合演奏的《良宵》和《赛马》,静谧中彰显抒情、清新怡然,满载着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而动中的赛马,尽显场上马蹄飞扬、气势恢宏的竞技场面。
古筝重奏《冬虫夏草》在分秒流逝的律动中悄然进入。曲中叶上产卵、叶片飘落、寄情于景的感伤情节,在乐曲的旋律中表现的丝丝入扣。一个个小小的生命经历着不断的生息与质变的过程,最终安静而神秘的沉睡,等待着挣脱出地面浅层的那一刻!……
竹笛重奏《跑旱船》这种广为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各地,用于节日庆祝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以众人划桨泛舟之势激起现场的波澜。
古典与流行的碰撞、国乐与西乐的融合,《平衡》在今天的音乐会舞台上,再一次让现场观众领略了国乐艺术的与时俱进,以及旋律金属元素与国乐的完美契合。
浩瀚的沙漠、美丽的姑娘,她们翩翩起舞,花样的绽放;弹起热瓦普、打起那手鼓,她们尽情欢歌!歌唱生活的幸福,歌唱对新时代的热爱!音乐会在“君子兰筝乐团”演奏的古筝重奏《沙漠玫瑰》中徐徐落下。
本场音乐会既是我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两所高校间的艺术交流,也是我院国乐系艺术实践类课程——国乐室内乐的结课音乐会。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乐团、组合的训练和排演,在学期末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于舞台上,这是音乐学院开设艺术实践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有更为明晰的验证;另一方面,真正的让我们的国乐室内乐从专业的艺术院校走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舞台上来,实现了不忘初心、弘扬国乐,树立文化自信的传承使命。
(音乐学院)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媒体学院2017届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在长春举办
2018年6月11日,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在长春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正式拉开帷幕。展览迎来到场领导、嘉宾、媒体从业者、优秀毕业生家长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近千人,并成为第十二届中国长春消夏节系列活动之一,为炎炎的夏日带来一缕艺术的清风。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影像、数字动画、数字娱乐、数字空间和媒体应用策划五个专业毕业生的五十余件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平面作品、影像作品、装置作品、动画作品等多种类型。同时,展览更邀请到国际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动参与,推出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联合举办的毕业作品联展。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勇于突破创新的追求,此次展览不同于以往艺术类高校毕业设计展对单一专业发展方向的创作限制,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多领域、全媒介融合的探索与实验,引导学生将多元化的设计视野融入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大胆尝试的设计理念,激活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的原创性、作品内涵的艺术性和作品表现形式的开拓性。从百余件毕业设计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通过毕业展这个平台向社会展示作者的设计成果,这些成果不仅记录了学生四年以来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体现了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始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社会需求导向、从专业方向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教学单向化转向产学研教一体化的角色转变,是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的最好体现。
展览中能够看到这些艺术学子们的创作激情,更用一件件作品诠释着他们对艺术生命的感知和体悟,真诚地表达他们在不同的媒介上践行梦想的每一步脚印,在跨界的设计里尽显的创意风采,在作品的风格类型、表现手段与材料革新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在与国内外联展院校的每一次交流和沟通中享受灵感的碰撞。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并不是这些毕业生艺术生涯的谢幕仪式,而是他们梦想照进现实的启航之旅,他们定将坚守梦想,不忘初心,自主创新,砥砺前行,绽放最美的艺术之花!
(新媒体学院)
编辑:范琳娜
联系电话:0431—8561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