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艺术学院

教学团队

Teaching Team

2010年省级优秀团队(艺术设计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一、      团队基本情况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是吉林省最早成立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的院校,艺术设计学科是省重点学科,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这些都为艺术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团队逐步成为在省属高校中“师资力量最强、教学设备最先进、教材建设最全面、工作室建设最完备、教学成果最丰厚”的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徐欣教授 ,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艺术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带头人、艺术设计学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带头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硕士生导师。 28 年来一直工作在艺术设计教学第一线,治学态度严谨,带领团队教师团结合作,使团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主持的两项教学成果分别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并曾获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包装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艺术设计大展 , 并获得多个奖项 , 主编并出版了 6 部艺术设计类系列教材,其中 2008 年独立编著的《平面构成教程》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新闻出版精品图书奖”
团队共由 21 人组成 , 职称结构为 : 教授 9 , 副教授 8 , 讲师 3 人,助教 1 人。学历结构为 :  硕士 8 人(在读博士 1 人) , 学士 13 人。年龄结构为: 55 岁以上为 4 人, 40 54 岁为 12 人, 40 岁以下为 5 人。 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及东南大学等专业院校 , 目前还有一名教师正在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团队结构合理 , 老中青相结合。
二、团队教学特色
团队积极探索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它体现了课堂、实践和项目的紧密结合的理念,突出了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多种实践活动之间相互融通、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特点。课堂内外的每一项设计艺术实践活动即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升华,也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补充与完善。
课堂实践教学:设计系列课程大都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我们采取讲授、提问、启发、互动、探索、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学习和领悟理论知识。
阶段性教学展览:团队按照“以展览促进教学 的思路,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标准展厅和再造空间,配合课堂教学组织阶段性学生优秀作品展,参加国内外的一些设计展览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校外教学实践:结合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带领学生承担各类各级项目,如亚冬会视觉形象设计项目;“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活动”;与韩国汉阳大学及 LG 公司合作设计壁纸和化妆品包装的设计项目;国庆六十周年游行彩车的设计制作;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展馆设计、吉林馆视觉形象设计项目等。实现了教学中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链接。在整个创作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直接得到教师的指导,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团队教学成果
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其中一等奖一项。教学立项主要有省级以上立项 7 项。实践性教学项目主要有国家级 3 项和省级 2 项。团队成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等主编出版系列教材 20 本, 2 本获奖,其中 1 本获省政府精品图书奖, 1 本获省优秀教材三等奖。近年来团队师生共同完成的各项教学项目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 周年吉林省天安门受阅彩车》设计制作项目,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室内设计工程与视觉形象设计项目体现了团队师生的集体智慧。教学团队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了第六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的视觉设计项目,完成了开幕式及闭幕式的演出方案及舞台美术设计。受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第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组委会的嘉奖。 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室内装饰工程(受到吉林省人民政府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 周年成就展吉林展区》总体设计与制作( 1999 年,中宣部、国家计委等六部门,获最佳设计制作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 周年吉林省天安门受阅彩车》设计与制作( 1999 年,首都国庆游行总指挥部)《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长春展区》总体设计与制作( 2004 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在教材建设上, 2003 年,团队教师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出版了一批适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使用的教材——《装饰人物》、《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书籍设计》、《字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 、《石膏像素描教程》、《人像素描》、《速写》、《平面构成教程》、《设计图式化表现》(吉林美术出版社)等多部教材以及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想象的房子——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理论》等学术理论专著书籍,其中《平面构成教程》一书被评为省政府精品图书奖。团队教师还将学生作品带出校门 , 与社会进行交流 , 分别参加了 “广交会”和吉林省工艺美术品展销会等 , 学生的这些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极大认可与好评。
四、团队建设
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适合艺术类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了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负责制,从平时的教学中挖掘有潜力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 , 参加学校各种对外的设计项目。同时 , 团队还配备了教学督导 ,  定期指导和检查教师的备课与授课情况。)
在队伍建设上,注重用国际化带动团队教研水平的提高。(在学院的支持下,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教师国际交流十分频繁,团队多次选派教师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韩国进行交流学习, )90% 的老师都有在国外进修、访问的经历。(现在,团队中有一名教师被派往法国攻读博士学位,有两名教师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在教学设备投入上,近年来,学院为系列课程相应的工作室投入 300 万余元的资金购置高端的设备,使系列课程的教学硬件水平和环境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在未来 3-5 年内,团队拟建设 2-3 门省级精品课,争取 3-4 项国家级教学立项,努力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使团队跻身国内一流的艺术设计教学团队之列。